首 页 > 信息公开 > 颍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号: 580138136/201712-56446 信息分类: 上级政策解读
内容分类: 综合政务,公民,其他,其他,TXT 发文日期: 2017-12-13
发布机构: 颍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生成日期: 2017-12-13
生效时间: 2017-12-13 废止时间:
称: 《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 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保障措施解读
号: 词:
转载网址: 转载日期:

《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 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保障措施解读

发布日期:2017-12-13      来源:颍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保护视力色:       
保障措施解读之一:改善制度供给,优化市场环境

一、背景情况和重要意义
  发挥民间投资在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为广大民营企业创造一个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国务院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就业、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完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渠道畅通,职能转变到位、政府行为规范,宏观调控有效、法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充分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创新融资机制,畅通投资项目融资渠道。
二、重点亮点
《指导意见》提出了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落实投融资体制改革、减轻企业负担、完善“中国制造2025”配套政策等措施。针对这些保障措施,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分工,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国务院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简政放权,以创新监管体系为核心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针对取消、下放、保留以及“先照后证”改革后行政审批事项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环节,提出了加强监管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实施公正监管,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建立企业主体信息库和违法不良记录信息库,探索建立信用管理机制,实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推动建立企业诚信体系。以优化审批程序为重心,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改进优化政府服务。统筹“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机制,积极推进行政许可网上“一个窗口”办理工作。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方面,2016年在天津、上海、福建、广东四省(市)先行试点,聚焦“试清单”“试机制”“强监管”“出经验”四大任务,开展了大量有益探索。2017年6月,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陕西省等11个省市纳入试点。试点结束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将于2018年在全国推开。
推进减轻企业负担。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从降低税费、融资、人工、物流、用能以及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2017年,国务院出台政策进一步清理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并部署开展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清理规范工作。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抓好组织落实和监督检查。一是建立涉企收费清单制度。中央及各省(区、市)公布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以及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服务收费和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收费清单。2017年,财政部进一步完善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打造中央和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一张网”,实现了中央和省级收费项目的全覆盖。二是积极推进普遍性降费。相关部门和地区取消减免涉企收费项目,2015年以来减轻企业负担1000亿元以上。三是加大违规收费查处力度。公布了减轻企业负担举报电话和邮箱,查处了一批违规收费案件并进行了全国通报批评,有效震慑了违规收费行为。四是做好调查评价和宣传引导。每年举办全国减轻企业负担政策宣传周,开展企业负担调查和第三方评估。











《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 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的系列解读

保障措施解读之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水平

一、背景情况
面向产业和行业的公共服务体系,是立足解决行业的共性技术和生产性服务需求,建立的各类平台性质的载体。我国高度重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提出,建设一批促进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规范服务标准,开展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技术交易、质量认证、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2015年9月,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2016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中,提出实施“十二五”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
二、重要意义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服务企业、补齐短板的重要举措。在企业信息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投融资咨询、品牌推广、项目对接等方面,向企业提供覆盖其整个生命周期的完善的公共服务。推动各个综合和专业平台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形成覆盖面广、市场影响大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服务企业发展。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途径。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来说,越是具有广泛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的基础研究,就越具有公共产品性质;越是接近商业化阶段,就越具有私人产品性质。通常,在研发和中试阶段,其产品更多的带有公共产品的性质;由于公共产品无法独占其成果,企业积极性不高,市场供需也部分失灵。从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角度出发,需要政府提供支持建立工业技术创新平台,促进各类创新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为各种类型的企业提供服务,解决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矛盾,降低创新的成本与风险,提升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关键共性技术突破的基础。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产业化构成了工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环节,关键共性技术是工业技术创新发展中最富创新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层面和关键环节,是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技术基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公共服务平台就是通过整合人力、技术、资金等各类创新资源,集中力量开展产业所需的关键、共性、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解决工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促进工业做大做强、实现转型升级。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产业安全的重要支撑。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工业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趋势明显,瞄准高端制造和新兴产业重塑竞争优势;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实力上升,横向同质产品的成本竞争日益激烈,纵向同类产品的技术竞争成为焦点。加快平台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培育颠覆性技术,将有助于构筑安全、高效的工业技术体系,加大产业发展所需高端、关键、共性技术的供应,提升我国在国际工业竞争中的主动性。
三、重点亮点
《指导意见》主要从打造制造业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深化工业云、大数据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推动互联网企业构建制造业“双创”服务体系,支持民营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为中小企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做出了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人民银行等部委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打造制造业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印发《制造业“双创”平台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为推进制造业“双创”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开展试点示范。2017年遴选出19个工业云平台、16项智能工厂解决方案、10个工业电子商务平台作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三是加大资金支持。支持建设面向行业的大型制造企业“双创”平台、信息物理系统测试验证平台和工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四是推动成立联盟。推动赛迪、信通院、电子五所分别牵头成立了中国制造企业“双创”发展联盟、网络化协同制造联盟和个性化定制联盟,汇聚了航天云网、青岛海尔、人民大学等百余家企事业单位,为打造大企业“双创”平台、推广融合发展新模式提供了载体。五是加强宣传推广。组织召开了“工业云平台建设及应用推广现场会”,集中展示全国工业云平台建设和应用成效,总结和推广典型工业云平台成功实践和经验,加快推进工业云平台建设。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一是扩大覆盖范围,强化平台网络骨干架构作用。以地区产业特色和中小企业发展需求为基础,拓展平台网络在区、县的纵向覆盖以及在各类重点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创业创新基地等的横向覆盖,并引导各领域资质好、能力强、信誉佳、规模大的优质服务机构在平台网络聚合。二是推动开放共享,加强平台网络服务资源深度合作。包括建立服务资源、服务信息等共享机制,鼓励省平台之间、省平台和窗口平台、窗口平台之间加强资源共享与合作;支持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将平台网络作为中小企业工作平台,推动与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的交流对接与合作。三是探索长效机制,引导公益性服务和增值性服务有序发展。提出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通过公益性服务清单的方式,对符合清单要求的公益性服务给予支持;鼓励各级平台在做好公益性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场化的方式,积极探索与开展个性化增值服务,提高平台网络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创新服务方式,推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支持平台网络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新的服务产品、新的服务模式,不断推动线下服务线上化;鼓励通过扩展线下服务内容、开展线上线下同步的服务活动、引入新模式等手段,促进平台网络扩充服务供给方式。五是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个性化精准对接能力。结合各地平台网络的实际工作情况,鼓励各级平台通过订单式服务等多种方式开展特色化、精准化服务,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向网络化、品质化、精准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
完善投融资服务平台。人民银行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全国集中统一的动产和应收账款等财产权利质押登记系统。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积极依托基于互联网运行的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提供应收账款质押与转让登记、融资租赁等级、保证金质押登记、存货和仓单质押等级等多种动产登记服务。截至2017年7月末,登记系统累计注册登记用户1.7万家,发生登记270.6万笔。其中,累计发生应收账款质押和转让登记205.9万笔、融资租赁登记64.7万笔。证监会将通过完善行业法律法规、制定相关促进政策、加快日常监督等方面工作,引导私募行业规范发展,为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基金营造良好健康的行业发展环境;支持证券公司设立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依法合规展业;条件成熟时,支持基金管理公司设立一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子公司,依法合规开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截止2017年7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1543家,管理正在运行的基金24419只,管理资金规模6.14万亿。上述资金持续流入实体经济,不仅拓宽了制造业企业投融资渠道,促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也提高了制造业直接融资比重,拉动民间投资服务实体经济。
《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 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的系列解读

保障措施解读之三:健全人才激励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一、背景情况
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人才。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制造业作为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把人才作为实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改革创新教育与培训体系。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经营环境和市场压力,生产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同时,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发展和应用,对企业传统经营管理理念、生产方式、组织形式、营销服务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巨大的创新空间和发展潜力。
二、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在支撑增长、促进就业、扩大创新、增加税收,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完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部分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粗放,管理方式、管理理念落后,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先进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应用不够广泛,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缺乏,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和新要求。
促进民营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企业适应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增添新动力和发展活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既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从近期看,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有利于企业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加快技术创新,提升质量和服务水平,创新发展空间,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稳增长的重要措施。从长远看,企业创新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不仅关系到单个企业的兴衰成败,更是体现产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没有国际一流的管理水平和企业家,就不可能造就世界一流的经济和企业。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实现提质增效升级。
三、重点亮点
在倡导企业家精神,提升民营企业管理水平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上,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工商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委出台了多项措施,取得了良好成绩。
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自2004年以来,中央统战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表彰了近400名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16年,中央统战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4部门联合开展了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将其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安排和评优表彰的前置程序和必经环节。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注重加强对企业的调研,主动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201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起草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企业家精神 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意见》围绕解决当前制约企业家精神方面的突出问题,兼顾管用、有效的治标之策和长期制度建设,提出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政策措施,从优化环境、服务支持、引导培育等方面提出了“三营造”、“三弘扬”、“三加强”的具体措施。相关单位密切关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动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长。
提升民营企业管理水平。2016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并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具体措施。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会同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引导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二是开展管理咨询服务,建立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专家信息库,并在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和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网站公布,供广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选用,为各地开展管理咨询服务提供支撑;鼓励和支持管理咨询机构和志愿者开展管理诊断、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三是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全年完成对50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和1000名中小企业领军人才的培训,推动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自2013年以来分7批取消434向执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2017年,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为依托,将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和地区申报的涉及“中国制造2025”60期高级研修班纳入高级研修项目计划,计划培养高层次制造业人才4200人,将哈尔滨工程大学设立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培养培训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允许和鼓励劳动、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逐步推动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工业和信息化部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进行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评价评定、交流选聘、培训激励等工作。围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科技创新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依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积极探索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办法。在推动人才培养培训过程中,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其中,激发社会办学机构的积极性,挖掘一批优质培训项目和重点施教机构,为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注入活力。


《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 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的系列解读

保障措施解读之四: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发挥引导带动作用

  一、背景情况与重要意义
财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最为直接,税收和财政相关优惠政策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产生即时影响。正因为对企业有直接影响,财税政策对制造业发展和市场取向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财税政策是政府与市场携手创造经济新动能,发挥民间投资作用,破解制造企业融资瓶颈,激发市场活力的重大举措,是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共同作用于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财税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通过支持制造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中最薄弱的工业基础领域;通过支持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领域的技术改造,能够激发整个工业系统转型升级的动力;通过设立先进制造、集成电路、中小企业等投资基金,能够撬动巨量社会资本投入国家重点发展的关键性领域;通过各类资金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有利于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眼前困难,提升自身竞争力,形成良好产业竞争态势。
二、重点亮点
《指导意见》提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主要是支持制造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工业领域等方面。
发挥产业投资基金作用。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牵头发起设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兼顾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科技部等五部门协同配合,积极推进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实体基金。2015年9月1日,国务院第104次常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目前已有四支实体基金陆续设立完成并投入运营,聚焦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项目投资,发挥中小企业股权投资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2016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起设立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200亿元,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产业、传统产业升级及重点产业布局项目。同时,各地也成立了产业投资基金,吸纳社会资本投入,按照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方式,支持重点产业发展。
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要求广泛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实施,中央财政在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基础上整合设立了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重点解决产业发展的基础、共性问题,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产业向纵深发展。重点支持制造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加强产业链条关键环节支持力度,为各类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产业和技术支撑。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研发费用在税前据实扣除基础上,允许再加计扣除50%,进一步放宽适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研发活动范围,并扩大了研发费用口径,同时简化了审核管理;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对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 “四技”业务免征增值税;对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予以500万元以下免税、500万元以上部分减半征税政策,并将五年以上非独占许可使用权转让纳入科技转让所得税优惠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给予按投资额的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优惠政策,并将享受优惠的投资对象由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扩大到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优惠主体由公司制创投企业和合伙制创投企业的法人合伙人扩大到个人投资者。出台了重大技术装备、新型显示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等领域进口税收政策,对技术先进确需进口的原材料、消耗品、零部件等物资免征有关进口税收,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可以按照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所得税税率优惠,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放宽对中小企业的认定条件,扩充高新技术领域范围。自2016年5月1日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以来,截止2017年6月直接减税8500多亿元,实现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同时,受益于可抵扣进项税进一步增加,前期已纳入试点的行业减税2635亿元,原适用增值税的行业(主要是制造业)减税2897亿元。



















《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 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的系列解读

保障措施解读之五:规范产融合作,创新金融支持方式

一、背景情况
金融为推动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为稳步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近年来,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脱实向虚”,这在制造业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受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和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一些传统产业利润率下滑,资金等要素纷纷从制造业领域抽离,流向股市、债市、房地产等领域,以钱炒钱、赚快钱现象普遍存在。央行2016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16年各项贷款总额比上年增长13.5%,其中企业经营性贷款同比增长6.6%,工业中长期贷款仅增长3.1%。
为扭转脱实向虚的局面,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文件政策。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67号),在差别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走出去三个方面,对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提出了要求。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 号),明确提出完善金融扶持政策要求。2016年3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印发了《加强信息共享促进产融合作行动方案》(工信联财〔2016〕83号)。人民银行、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八部委,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细化了金融支持的具体措施。2017年3月,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进一步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建立健全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和改进对制造强国建设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二、重要意义
开展产融合作工作,是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工作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产业和金融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政、银、企互惠共赢。对政府来说,可以强化政策引导作用,通过整合资源,引导产业资源与金融资源高效对接。对金融机构来说,能够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制定针对性强的差别化信贷政策和融资政策,实现对企业的精准支持。对企业来说,可以将融资需求通过信息共享渠道及时传递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获得资金支持和金融 服务。
开展产融合作工作,有利于以城市为载体,探索催生产融合作新模式。城市是产业资源、政策资源、金融资源等各类资源的重要载体,以城市为载体开展产融合作试点工作,有利于发挥城市的优势,在一些领域结合城市自身实际,可以先行先试,有利于调动城市的积极性,发挥城市的主动性,优化配置政策资源、金融资源、产业资源,探索创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 经济的有效性,为深入推进产融合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开展产融合作工作,有利于构建产业与金融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也为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积累经验。建立各方面有效的交流机制,加强信息共享,深化产融合作,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内在要求,有利于紧贴产业链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营造产业与金融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为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积累有益经验。
开展产融合作工作,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府及其部门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帮助担保机构降低风险,减少损失。通过政府财政资金引导,构建财政、再担保机构、担保机构风险共担的担保代偿补偿机制,是市场化条件下促进担保机构健康发展,推进担保体系建设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三、重点亮点
各相关部委积极规范产融合作,促进银企信息对接,开展产融合作城市试点,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代偿补偿,推进商业银行落实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制度,扩大民营企业财产质押范围,加快债券市场化产品创新。
促进银企信息对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印发了《加强信息共享 促进产融合作行动方案》,立足产融信息共享,从建立融资信息对接清单、建立产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加大精准支持、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完善产业链金融服务、 提升企业融资能力等7个方面,提出了22条有针对性的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信集团等金融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保监会指导保险机构创新开发企业财产险、信用保证保险、责任保险、工程保险以及意外健康保险等保险产品,一方面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分担企业信用风险,帮助企业增进信用。证监会将支持产业资本在符合主业突出、协同发展、架构清晰、制度健全等审慎性监管要求的前提下,依法入股证券基金经营机构,推动产融有序结合。
开展产融合作城市试点。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共同推动,聚合各部的政策,协同推进试点工作。四部委以城市作为载体,有效整合城市政策、产业、金融资源,发挥地方政府资金杠杆作用,引导资金向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聚合;以城市为依托,结合本地区实际,选择合适的试点内容,通过试点探索产融合作新模式,重在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和城市特色。
推进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代偿补偿。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代偿补偿资金到位,并以代偿补偿资金为契机,引导建立政银担风险共担机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自2015年7月1日至2017年2月15日,6省市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代偿补偿资金管理系统”累计备案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担保项目15563笔,引导和撬动作用明显。银监会印发了《2017年融资担保工作指导意见》,推动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截止2017年6月末,融资担保行业共有法人机构6439家,实收资本1.03万亿元,全行业在保余额2.2万亿元;融资担保代偿率为2.34%。人民银行会同七部门出台《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17-2019年)》,扩大应收账款融资规模,丰富企业融资渠道,优化企业商业信用环境。截至7月末,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已累计注册用户12.7万家,促成融资金额5.2万亿元,超过七成资金注入中小微企业。
推进商业银行落实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制度。银监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17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提高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效率合理压缩获得信贷时间实施方案》等文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管理机制,优化信贷流程,不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制造业等民营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扩大民营企业财产质押范围。人民银行制定出台《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信贷政策工作的意见》,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动产、林权、仓单、租赁权等融资业务,探索开展收益权抵(质)押贷款业务,扩大合同能源管理外来收益权质押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碳排放权抵押贷款等绿色信贷投放。鼓励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方式,积极满足创新型制造也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资金需求。银监会印发了《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指引的通知》,引导商业银行规范质押品管理,稳妥扩大企业财产质押范围。
推动产业链企业融资有序发展。产业链融资主要是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和专业化、个性化的特点。要发挥大企业作用,加强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支持。如利用大企业熟悉产业链的优势,设立产业创投基金,为产业链中具有市场前景的创业者提供支持,具有针对性强、效率高等特点,能够有效促进技术与市场融合、创新与产业对接,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转型升级。
加快债券市场化产品创新。人民银行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加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采取更加多样的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提升发行便利。截至2017年7月末,共支持814家民营企业累计发行债务融资工具2.3万亿元,占到全部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金额的8.3%,较2016年末的7.78%进一步上升;共有67家发行人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5880亿元。证监会支持开展创新创业公司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可续期公司债券、绿色公司债券等试点,截止2017年7月底,创新创业公司债卷已发行14单,发行金融18.08亿元;可交换债卷已发行108只,发行金额1211亿元;可续期公司债卷发行31只,发行金额534亿元;绿色债券(含绿色资产证券化)发行27单,发行金额367亿元。此外,证监会积极研究推出项目收益债券试点,支持民营企业发行公司债券、资产支持债券等产品融资。截止2017年8月,项目收益债券已有一单核准待发行。截止2017年7月底,民营企业累计发展公司债券10456亿元;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11156亿元,其中相当部分是民营企业发行,同比均大幅增长。同时,基础资产类型不断丰富,支持棚户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住房租赁业、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和产业的发展。
推进民营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证监会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沪深证券交易所直接融资,2017年1-6月,共有219家民营企业发行上市,同比增313.21%,占全部首发企业融资额的比例为85.14%;共有102家民营企业完成再融资,融资总额1433.93亿元。截至2017年5月,累计有12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完成再融资发行,融资总额1399.42亿元。证监会继续完善新三板市场规则体系建设,截至2017年7月底,新三板挂牌企业达11284家,覆盖31省(区、市),所有89个非综合类大类行业,总股本6658.65亿股,总市值4.87万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94%,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六成;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挂牌公司共完成股票发行4660次,融资总额2142.74亿元;发生并购重组事项571次,交易金额871.31亿元。
规范产融合作,加强风险防控。严格规范产融合作,有效防控产融合作可能产生的风险。金融机构在支持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过程中,要坚持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按照《商业银行法》要求,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地方政府要积极构建良好金融生态,严厉打击逃废债等违法违规行为。